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
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达州疾控提示:
有下表旅居史的来(返)达人员,2小时内主动向社区或居(村)委会、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若因未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导致疫情传播,将受到相关法律追究。
专业建议
(1)自觉甄别轨迹,主动报备测核酸。近期重点关注江苏苏州、辽宁葫芦岛、内蒙古呼和浩特、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四川泸州以及香港等地本土疫情。坚持非必要不前往涉疫地区;从外地返达后,持续关注旅游地、途径地有无新发疫情。与公布本土病例轨迹有交集者、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者、全市被排查对象,以及得知出行地有新发疫情者等,抵达后2小时内须向社区(村组)和入住酒店报告,并配合落实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措施。
(2)落实单位责任,测温扫码强排查。各级各类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对进入单位所有人员测温、查健康码,排查往来人员和职工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旅居史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接触史;加强职工健康管理,督促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疑似症状的员工做好防护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不要带病上班。人员密集的企业要求务工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
(3)遵守防疫规定,监测异常速就医。落实常态化防控要求,出入重点场所自觉测温、扫码、亮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同时自觉开展14天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味(嗅)觉消失或减退等任何可疑症状,规范就医并遵从医生诊疗安排。
公众关切
新春开学,学生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1)戴口罩。选择正规的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分清正反、佩戴时注意遮盖好口鼻,鼻夹压实;不要用手接触外侧污染面,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连续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上下学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群密集区域,全程戴口罩。
(2)勤洗手。外出回来、饭前便后、喷嚏咳嗽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七步洗手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
(3)常通风。常开窗户,保持寝室、教室的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
(4)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扎堆,保持适当距离;就餐时尽量不要说话,避免飞沫传播;不要组织和参加同学聚会等聚集性活动。
(5)做好健康监测。离家前自测体温,确认体温正常再出门;如果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就医。
(6)保持好习惯。饮食合理,多喝热水、少喝含糖饮料,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规律作息,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