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农村工作组印发了《四川省农村地区2022年元旦、春节(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二条工作措施》(下称《措施》),要求科学精准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其中规定,要劝导在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疫情发生地区县(市、区、旗)的人员就地过年,加强麻将馆等重点场所的管控措施,农村坝坝宴“非必要不举办”,5桌、50人以上农村坝坝宴严格执行备案管理制度。
当前,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高发,国内多地相继散发本土疫情,特别是陕西西安疫情正在快速发展。元旦、春节将至,外出农民工和高校学生陆续返乡,人员流动频繁,疫情传播到我省农村地区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为指导农村地区科学精准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我省制定了十二条工作措施。
一、严把输入关口,切实服务管好重点人群。
市(州)农村工作组要督促乡镇、村严把输入关口,按照摸清家底、分类管控、精准施策的原则,对返乡人员进行服务管理。网格员要对本村组在外务工的返乡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劝导在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疫情发生地区县(市、区、旗)的人员就地过年,提示返乡人员到家后要第一时间向网格员报备近14天的旅居史,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第一时间向网格员报备,并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前往发热门诊(诊室、哨点)的医疗机构就诊。“两节”期间,网格员要对所服务的30户家庭随时走访摸排,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对返乡人员严格按照《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进行管理,不搞一刀切。
二、切实管好管住重点场所。
县(市、区)应急指挥部要做好统筹抓总,安排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村麻将馆(棋牌室)、茶馆、网吧、农家乐(民宿)、超市、农贸市场、乡镇客运站、宗教寺庙等重点场所的指导监督,督促经营管理主体严格执行以下防控措施,重点掌握场所出入流动情况、疫情重点地区往来情况、人员接触等情况。强化督查暗访,发现问题,立查立改。本市(州)一旦发生本土疫情,应立即暂停农村麻将馆(棋牌室)、茶馆等聚集性经营场所营业。重点场所管控措施:
1.必须申领、张贴场所码;
2.设“卡口”,要求进入人员佩戴口罩、测温、亮码扫码;
3.室内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
4.认真做好场所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5.增加口罩、消毒剂储备,方便顾客购买使用;
6.必要时启动人员限流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切实管好管住农村坝坝宴等群体性聚餐活动。
要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坚决执行“凡办必报”及“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谁失控、追谁责”的防控要求,严格管控大规模农村坝坝宴等群体性聚餐活动,提倡“喜事缓办,白事简办,宴席不办”。本市(州)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严禁举办农村坝坝宴等群体性聚餐活动。农村坝坝宴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5桌、50人以上农村坝坝宴严格执行备案管理制度;
2.举办者设“卡口”,对参加人员测温、验码、登记信息;
3.举办者做好口罩、手洗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
4.村委会向举办者发放农村坝坝宴疫情防控告知书、承诺书;
5.村委会安排专人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
四、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切实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属地责任。
县乡村三级必须认真抓好四川省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的贯彻落实。县委书记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负总责,乡镇党委书记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具体负责,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包干负责。
五、严肃追责问责,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监督检查。
对在“两节”期间以及全国“两会”、冬(冬残)奥会等重大时间节点期间,因履行防控主体责任不力、执行防控措施不到位、落实防控要求不严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六、严格就诊流程,切实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
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要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所有进入人员必须测体温、查流行病学史、亮码扫码,严格执行不得接诊有发热或呼吸道等症状患者规定,发现发热等症状患者时应立即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并采取留观措施,做好登记和闭环转运工作。零售药店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4类药品时应实名登记,如发现“红黄码”人员,立即就地留观,并联系120救护车闭环转运至就近设有发热门诊(诊室、哨点)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七、切实抓好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各地要深入细致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培训工作,在每季度开展的应急演练中增加农村地区应急处置演练的内容,并全面分析总结演练成效,不断完善本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各项防控方案,做到以演备战。
八、切实抓好物资储备,充分做好应急保障。
严格落实省应急指挥部工作要求,以村、组为最小单元,结合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实际情况,按照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落实口罩、消毒剂、体温枪等防疫应急物资